新时代文明实践创新案例(十四)| “花园心声”卫护居民精神家园

日期:2021.03.16

“花园心声”卫护居民精神家园

1.jpg

张佳鑫通过线上会议进行

心理志愿服务社工督导

首都疫情防控期间,为更好关爱疫区返京人群、身体不适人群和需求心理疏导的人群,北京市夕阳再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海淀区花园路街道,建立起一支由街区工作者、社会工作者、专业医师、心理咨询师和志愿者组成的工作队伍,通过“花园心声”关爱热线的方式,为辖区足不出户的居民提供精准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指导服务,逐渐搭建起一个花园路地区的“花园心声”专业支持网络。

多措并举 打造专业的支持网络

为开展好“花园心声”心理帮扶项目,在队伍建设方面,花园路街道一共招募到50名志愿者、18名相关专业教师,打造了“花园心声志愿者服务群” “花园心声督导群”和“花园心声专家群”3个工作微信群。在规范建设方面,花园路街道形成了一套“花园心声”抗疫整体项目工作服务模式,制定了16个工作模板、表格,整理出一套规范化的工作手册,对工作重点进行了明确规划。在人员培训方面,花园路街道在前期的调研和召开线上专业“心理疏导”技巧沙龙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专业的疫情心理疏导培训PPT,里面包含新冠肺炎的介绍、公共区域防控措施、个人防护知识、政策解读、电话探访技巧、心理疏导技巧、疫情期间百问百答等多个模块,全面梳理了疫情期间心理疏导需要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为参与电话探访的志愿者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保证服务质量,花园路街道还邀请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社工专家,对社工和志愿者进行督导和培训,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强调社工伦理与保密原则,不断提高志愿者们的服务能力。

2.jpg

社工谢乐乐通过电话形式

访问花园路地区困难群众

依托数据 为研判提供科学支撑

为开展精准研判,街道融媒体中心防疫信息平台定时向街道相关部门反馈防疫登记数据、外地来京重点关注人群数据、心理疏导需求数据和其他相关统计信息。花园路街道通过对平台数据进行分析,将外地来京人员数据、身体不适人数、乘坐车次情况等关键数据实现动态监测,并进行可视化处理,设立了两个指标:流动性指标与接触指标。在此基础上,通过电话探访了解详情,为相关部门进行态势感知研判提供依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花园心声”线上心理疏导工作开展以来,已接到需要心理帮扶的群众来电累计 952次,并为上千名居民进行了科学防疫宣传。在这一过程中,花园路街道对服务对象进行了分类整理,形成了案例集,对在疫情期间主动奉献,在社区做志愿者、自发为楼道消毒、每天打扫楼道以及家庭生活困难者等个案,在保证服务对象隐私的情况下进行关爱和帮助,并通过加强联防联控,严格把守社区这一关键防线,努力将“花园心声”项目关爱居民、服务社会的宗旨贯彻始终。

在项目中培育起的心理建设队伍 — —“社区心灵天使”,充分发挥了社区党员、群众及高校志愿者的专业优势,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关注心理健康、提升幸福指数。培训工作也受到社区居民及志愿者的广泛欢迎。花园路街道“花园心声”心理帮扶项目也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先后被北京电视台、 《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社区报》《北京青年报》、中国青年网等媒体报道15次,区县级融媒体中心报道10次。

(推荐单位: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民政局)

来源:文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