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创新案例(四十四)| “四+”机制建阵地 文明实践同心干

日期:2021.05.06

四+”机制建阵地 文明实践同心干

1.jpg

北苑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爱分类主妇联盟”开展垃圾分类趣味活动

为了奋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落地生根,形成生动实践,北京市通州区北苑街道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中,聚焦群众需求、突出效果导向,探索“四+”工作模式,即标准+特色,做实文明实践阵地;宣讲+队伍,强化思想引领功能;活动+品牌,凝聚志愿服务力量;积分+反馈,健全机制保障实效,使得文明实践活动有维度、有温度、有厚度、有尺度,开展得有声有色,广受好评。

标准+特色 做实文明实践阵地

让文明实践有维度

加强北苑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各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两级阵地标准化建设,实现有阵地、有氛围、有制度、有活动、有队伍、有品牌、有服务、有报道的“八有”标准,形成副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的规范模式。

坚持“空间共享、服务多元”的建设理念,将街道文体活动中心打造成为集“教育培训、实践活动、文化宣传、图书阅览”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明实践阵地,通过购买社会组织专业服务的方式,推出7+10服务(每周开放7天,每天开放10小时)和预约式服务,让上班族、青少年、中老年等不同年龄层的人群都能走进文明实践阵地享受公共服务。

同时,开设免费的书法、古琴等文化素养培训班,举办青少年非遗手工制作、红色经典诵读、红色传习会等活动。好评如潮的特色文明实践阵地成为北苑街道宣传科学理论、培育文明新风的红色殿堂。

宣讲+队伍 强化思想引领功能

让文明实践有温度

北苑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重点用好5支队伍,广泛宣传党的理论,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用好以党校教师组建的理论宣讲团为支撑的宣讲队伍,传播党的理论和政策。用好文化艺术人才、民间文艺骨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优秀法律从业者、医务工作者等各类专业人才队伍,做好传文化、传技能、传知识等工作。重点用好老党员、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模范的“五老”队伍,做好未成年人文明实践工作。重点用好在职党员干部、退休职工、社会能人、调解员等群体的作用,倡导树文明新风。重点用好百姓宣讲队伍,组织宣传身边好人、道德模范、北京榜样、通州榜样等先进典型,让广大群众接受文明洗礼。

2.jpg

北苑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书法、绘画、古琴班的学员们组建起“书画古琴班公益志愿小组”,在常规的书画、古琴练习过后,积极开展清扫街道文体活动中心等活动

活动+品牌 凝聚志愿服务力量

让文明实践有厚度

按日常性和集中化相结合的原则,以每月最后一个周末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日,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每月一主题组织开展集中志愿服务活动,19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针对居民需求和自身实际,分别开展特色志愿服务活动。

聚焦社会治理难题,侧重品牌培育,深化地区五大特色志愿服务品牌。深化“双向积分”志愿服务品牌,通过“服务累积分 积分享服务”的模式,最大限度调动各类志愿者用志愿服务破解诸如社区养犬、不规范停车等治理难题。深化“等灯文化”品牌,通过各类文化软力量,持续涵养地区文明交通新风。深化“遛弯儿计划”服务品牌,以“遛弯儿捡拾+劝导发声”为模式,呼吁市民每天利用遛弯儿半小时,捡拾烟头、纸屑等细小垃圾。深化“宝贝计划”项目志愿服务品牌,以3800多个志愿家庭为抓手,持续创新推动形式趣味化、实践效果好的志愿行动。深化文明北苑10万+志愿服务品牌,将每周末作为志愿家庭的文明践诺日,实现全年全街道志愿家庭志愿服务时长10万+、人人参与10万+效果。目前,北苑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共组建志愿服务队伍141支,招募注册志愿者23000余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1300余场,为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提供源源不断的志愿服务力量。

积分+反馈 健全机制保障实效

让文明实践有尺度

建立健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志愿服务回馈机制、志愿者礼遇管理办法、常态化运行机制。志愿者以志愿服务方式承接群众点单,积极履行自身职责,通过被服务者的综合评价,获得相应积分,获得的积分可以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兑现相应回馈服务。

志愿者与被服务者形成良性互动,让群众的需求得到满足,志愿者的付出也得到认可,将志愿服务的受益人群延伸至志愿者本身,从而激励更多群众加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中来。

来源:文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