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创新案例(二十四)| 职教服务点对面 群众乐享新生活

日期:2021.03.31

职教服务点对面 群众乐享新生活

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北京市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多年来,学校坚持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并重。在学历教育方面,学校对接产业建专业,开设航空服务、汽车运用与维修、园林绿化、电子商务、无人机应用技术、中西餐烹饪、冰雪运动等 42个专业;在社会培训服务方面,构建“五个面向”服务体系,即面向中小学、村镇、社区、军队、未来科学城,坚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2019年7月,学校被认定为昌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基地以学校为纽带,紧密联系村镇和社区,将村镇的特色农产品产销一体化的培训服务与社区村民的生活技能培训服务有机整合,形成“村镇+职业教育+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体系,共开展线下服务2000人次。线上课程浏览量达7万次。

精准对接服务需求

面对面地开展需求调研

为加强志愿服务的精准性,基地以面对面方式开展了分层分类调研,重点调研了昌平区北部山区、南部社区。在对其人群特点、学习服务需要等多方实地综合调研的过程中,深入挖掘志愿服务的需求。2019年至今初步建设天通苑北街道天通北苑第二社区、沙河镇保利罗兰香谷社区、南邵镇桥东社区3个社区培训驿站,十三陵镇康陵村、崔村镇真顺村、流村镇马刨泉村 3 个益农村校,以此作为开展新时代文明志愿服务的校外拓展基地。

1.jpg

礼仪形象课程走进天露园社区

定制多元服务项目

点对点对接不同服务群体

结合调研结果,综合考虑服务人群的学习需求,定制有针对性的服务项目。

益农村校的志愿服务以农旅结合的农产品新型产销技术学习服务为主,包括新型生产技术、特色农产品加工、民俗宴开发、农产品电商销售等主要内容,旨在帮助村镇农民掌握智慧农业生产技术,将特色餐饮菜品作为乡村旅游业的新增长点;帮助村镇农民通过“互联网+”电子商务销售渠道推广和销售农产品,将新型业态引入村镇,以此助力乡村振兴。

社区居民主要需求是丰富业余生活。基地紧密贴合居民生活,开设家庭餐制作、垃圾分类等生活技能服务项目,增加趣味性的活动环节,并为学员提供操作实践机会,使志愿服务“有用、有趣、有效”。

2.jpg

中式热菜培训走进社区

拓展多维服务途径

点对面开展志愿服务

社区点单,将师资课程送到市民身边。社区点单,送课上门是新时代志愿服务的主要途径。考虑社区活动场地的限制,基地开设覆盖家庭餐制作、化妆礼仪、植物养护、宠物养护、特色菜品制作等需求量大、易于操作、贴近生活的12 个服务项目,24 名志愿者参与其中。前后共接到 7 次点单,分别深入龙泽苑东区、龙跃苑一区、天露园社区、龙腾苑二区4个社区,服务共计216人次。

来校上课,基地课程师资一条龙服务。基地利用学校专业场地设备资源,依托益农村校、社区培训驿站,开设体育休闲、旅游服务、餐饮服务、花艺园艺、航空服务体验、汽车维修与保养、艺术社团等丰富多彩的项目,吸引社区居民、村镇农民来校体验共计1570人次。

线上课程,小微瞬时课程随时随地学。基地积极拓展线上教育功能,构建“互联网+”线上志愿服务,浏览量达7万次以上。一是公益推送瞬时课程,助力居家劳作。开发节气饮食、特色餐饮、健康餐饮等《每日一菜》52 节的瞬时微课。通过学校公众号向社区居民免费推送,满足市民居家日常生活需要。二是小微课程专题培训,助力健康生活。设计《中医穴位按摩》《居家运动》《生活服务》等专题培训的线上微课堂约 55 期,助力提升市民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居家生活质量和水平。

今后基地将继续发挥职业教育的资源优势,更加精准对接社区、村镇居民的需求,设计与实施好丰富的服务项目,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贡献职教力量。

3.jpg

沙河镇居民参加基地茶艺培训

(推荐单位: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来源:文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