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罗庄探索”

日期:2019.08.12

10月7日,恰逢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举国上下还沉浸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喜庆欢快的气氛之中。而在罗庄区傅庄街道前官战湖村,百岁老人马侯氏和村里100多位70岁以上的老人度过了一个不寻常的国庆节和重阳节。“我们的节日·重阳节”齐鲁百寿宴暨罗庄区首届长寿福宴在村里举行,马侯氏度过了她的百岁生日,老人们沐浴在秋日暖阳中,一边接受健康义诊,一遍欣赏歌舞演出,一边品尝“长寿福宴”,乐享天年。

初秋时节,天高气爽,人寿花香,彩云追月。走进罗庄的大街小巷、村头巷尾,所及之处风貌清新、人居秀美。今年以来,罗庄区坚持群众观点,突出问题导向,精准把脉群众需求,找准文明实践工作抓手,调动各方力量,整合资源平台,创新方式方法,探索出了一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罗庄路径”。如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已在罗庄全域推开,成为罗庄城乡基层文明建设的重要平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基层党组织回应群众关切的有力抓手。

一、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这句话在罗庄区各文明实践站随处可见、随时可以感受的到。

每月的农历逢一、六,傅庄街道西三重村东头靠近小涑河的树林里热闹非凡:唱戏的、跳舞的、理发的、捶背的……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穿梭在树林里忙碌着。这里是村里搭建的乡村小戏园,每到这一天,四邻八乡的都会汇集到这里赶“志愿大集”。

谈及设立“志愿大集”的初衷,村支部书记周云飞告诉记者,主要是利用逢集时人员密集的天然有利条件,让志愿服务与文明实践最大程度地融入到本村乃至周边村庄广大群众当中,实现群众管理群众、群众服务群众、群众影响群众。为此,村党支部率先建立了基层党组织志愿服务队,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影响群众。在党组织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西三重村民加入了志愿服务行列,先后建立起义工志愿服务队、西三重慈善企业家志愿服务队。目前,3支队伍总规模已达260人。随着“志愿大集”规模的逐步扩大,在村民的口口相传中,周边乡镇、县区的志愿服务者与文艺爱好者们也自发参与到这一活动当中。2019年3月22日,全国道德模范韩秀英慕名来到西三重村,带着志愿服务队伍为老人们理发、量血压、拉家常,并积极推动村里开展孝道村评选。

“志愿大集”开放包容,除了志愿服务队准备的活动内容,还随时欢迎在场群众即兴演出积极健康的各类节目,有经典红歌献唱、有现代舞蹈展示,老中青各年龄段的群体都可在此获得一方展示自己的舞台,也为“志愿大集”源源不断地汇入了“新鲜血液”。目前,西三重村的“志愿大集”已颇具规模,并成为志愿者与广大村民的自觉行为。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面广量大,如果群众在一旁当“看客”,政府唱“独角戏”,很多问题就发现不了。只有搭建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实践平台,把群众的力量聚起来、士气鼓起来、精神提起来,才能让文明实践“到人、管用、有效”。在具体工作中,罗庄区坚持群众优先的原则,设计组织开展一系列的文明实践活动,吸引群众参与进来,让群众成为活动的主角,增强他们的仪式感、荣誉感、责任感。

傅庄街道幸福小镇每周一早上八点都会准时举行小镇升旗仪式,每次都会有400多居民自发的聚集到小区旗帜广场参加升旗仪式。对此,社区负责人张广涛介绍说,举行升旗仪式就是为了让社区居民在文明实践活动中有仪式感,增强他们参与社区管理服务的责任感。社区居民徐晓宁也表达了同样的想法,她告诉记者,小区之前没有建成文明实践站,她对社区的事情很少参与,现在文明实践站建成了,还成立了社区幸福大学,定期组织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参加幸福大讲堂培训,让她转变了观念:不能做小区的局外人,小区是大家的,需要大家齐参与。从8月份幸福小镇开始招募志愿者到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总少不了她的身影。

与幸福小镇每周升旗仪式相同的是,临沂第十八中学“开学第一课”,开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活动,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社成了学校的“网红”。这个社团是临沂第十八中学紧紧把握时代主题,认真落实新时代思想进校园进课堂的创新之举,是临沂市高中首个马克思主义学习社团,通过开展多形式的活动,引领学生掀起学习、研究和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高潮。据高一·八班班主任刘伟介绍,他们通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活动,青少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三观,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现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也是改革开放的一个新时期,这个时期需要我们这一代的新青年勇于担当,敢于迎难而上。”高二·三班的邬善斌同学说。

二、问题在哪里,文明实践就解决到哪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时代,群众期盼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如何做到既鼓起群众的钱袋子,又满足群众多样化的现实需求,是文明实践工作面临的一个必答题。

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痛点、焦点就是文明实践要解决的关注点和中心点。8月15日上午9点,作为山东省最大的回族社区,盛庄街道花埠圈社区举行了捐资筑路募捐大会。“我们村现在的路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啊,听说这里有募捐大会我赶紧来为我们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有村民听说捐款修路的消息后,赶紧从家里赶到会场捐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生怕错过了。短短三个小时的时间里,社区就收到来自居民的自发捐款270万元,捐款将用于社区道路、排水、环境综合整治,改善社区整体面貌。这次捐资修路活动的成功举办,源于5月份在村里启动的罗庄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

据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林清国介绍,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主要是通过回顾党的光辉历程,感铭党的深切关怀,讴歌党的丰功伟绩,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群众踏着我们党98年的铿锵足音,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党心民心,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据了解,该活动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以区、街镇、村居(社区)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主要阵地,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把开展群众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风尚、凝聚力量,用沂蒙精神激发责任担当、干事创业,在全区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目前,活动已在全区8个街镇开展政策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沂蒙精神主题宣讲活动80余场次,开展主题志愿服务活动3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达万余人次。

无独有偶,距离花埠圈社区不足10公里的幸福小镇,这几天连续举办的两场文明实践活动,引起了人们的关注。8月24日,一场“新式婚礼”在这里举办。前来道贺的亲朋好友以及整个小区的居民簇拥着新郎张国栋、新娘杨露露走入社区幸福礼堂。与大多数人的婚礼有点不太一样的是他们没有大摆婚宴,而是用水果自助餐来代替,他们的婚礼场地不是高档华丽的酒店,而是幸福小镇的社区服务中心,见证他们婚礼的不仅是亲朋好友,还有幸福小镇的街坊邻居,乃至十里八乡的父老乡亲!因为他们的婚礼是倡导“移风易俗”的简易新式婚礼!因为两位新人积极参加幸福小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移风易俗”活动,还被评为“出彩社区人”,并由工作人员颁发了荣誉证书。

“本来就打算这段时间结婚的,听说社区要举办简易新式婚礼之后,我立马就报名了,没想到过的这么隆重!”新郎张国栋说。他还表示,如果自己筹备一场中式婚礼,开销肯定不菲,参与新式婚礼不仅减轻了经济负担,而且特别有意义。

与他们两位新人有相同感受的还有此前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小区6位大学生。8月17日上午,幸福小镇为他们举办了一场特殊的“金榜题名庆典”。升学礼特别设置了感恩父母环节,6位大学生向父母深深鞠躬行了最真诚的感恩礼。一幕幕一桩桩真情流露的场面让在场观众红了眼眶,也让这6名大学生终生难忘。学生杨学栋说:“不管走到哪里,都会铭记自己是幸福小镇走出来的孩子,希望有朝一日学有所成、回报家乡。”

按照惯例,只要子女考上大学,或者结婚生子,哪个家庭都要摆上三十桌、五十桌的酒席宴请亲朋好友,这巨额的宴请花费往往让办喜事的家庭压力倍增,同时日益增加的人情负担也让参加喜宴的宾朋苦不堪言,相互攀比、摆阔成为许多红白喜事上的普遍陋习。针对这种社会现象,罗庄区尝试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载体作用,寓教育于实践活动之中,策划组织开展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移风易俗树新风”主题实践活动。幸福小镇简办升学礼、新式水果简餐婚礼,得到了社区群众高度认可。社区居民主父英峰说:“这些活动新事简办,一是让社区居民从繁琐的事情中解脱出来,二是节省了他们的时间和成本,三是让社区居民分享他们的快乐以及幸福感。”

采访中,不少群众感慨地说,文明实践是大事大力抓、小事不嫌小,一桩桩、一件件都办到了我们“心坎上”。

“根据老百姓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或者社会现象,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组织策划系列文明实践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方式方法,引领社会风尚,这是罗庄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落脚点。”林清国表示。

三、阵地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建到哪里

阵地资源是文明实践活动的依托。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阵地就要建到哪里。让社会正能量插上文明的翅膀,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随风飞向四面八方,飞进千万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据林清国介绍,在阵地队伍建设上,该区创造性的建立“1326”组织工作体系模式。要求各街镇、村居(社区)书记担任各级文明实践主要负责人,纳入一把手工程,明确区、街镇、村居(社区)三级组织架构,重点实施科学理论进基层、政策法律入民心“两个工程”,扎实开展道德风尚培育、沂蒙精神弘扬、文化体育惠民、深化移风易俗、志愿关爱帮扶、宜居家园建设“六项行动”。依托现有固定场所、广场游园、文明一条街等设施资源,打造室内和室外、固定和流动相结合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目前,全区已建成8个街镇实践所、67个文明实践站。

林清国给记者介绍,在组建文明实践志愿队伍上,他们一方面注重上接“天线”,就是选取讲政治、懂政策,又接地气的党校讲师、党员干部担任宣讲员,确保政策宣讲不走偏;另一方面,注重下接“地气”,就是积极在群众身边找资源找力量。以农村(社区)退休老干部、老教师、大学生村官和具有一技之长的致富带头人为主要成员。同时,指导司法、卫计、教育、工会等各行各业建立各类宣讲团。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在强化文明实践队伍建设方面,罗庄区强化阵地意识,广泛拓展实践活动阵地和领域,积极整合辖区内高等院校资源,今年7月6日,与临沂职业学院合作,全省县区首家“新时代文明实践暨志愿服务培训学院”已在罗庄区“上线”。学院整合利用临沂职业学院的师资力量,组成志愿服务培训专家库,结合罗庄实际,以集中授课、学习考察、现场实践、分组讨论等多种形式组织培训。同时,还将学院向基层社区延伸,在幸福小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幸福大学,面向社区居民开设文学班、茶艺班、书画班、摄影班、广场舞班、古琴班、家政班以及亲子课堂,通过各类接地气的培训、专家宣讲和业主分享,改变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目前,已开展专业培训6期,培训志愿骨干1800余人次。

与此同时,罗庄区还通过开展微型党课比赛、“我的中国梦”演讲比赛、百姓宣讲比赛、学习强国知识竞赛,举办现场宣讲观摩会、工作推进会等活动,使得宣讲人员从最初的不敢讲、不会讲,到后来的走上讲台、亮相试讲,逐渐在群众中赢得良好口碑,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筑牢了基础。日前,结合全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以沂蒙精神发扬光大为主题,从全区选取了30名宣讲骨干,组建全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暨沂蒙精神发扬光大宣讲团,组织开展沂蒙精神进校园、进社区、进基层宣讲活动。

根据互联网络时代的教育工作需求,该区着力在网络阵地建设上下功夫,充分利用罗庄发布微信公众号,打造网上文明实践中心,定期推出政策理论、文明故事等, 将学习强国平台的各类优质学习资源植入微信平台分类呈现,切实把文明实践课堂移到群众“指尖”上,开展网络文明实践活动,方便群众多渠道了解学习。科学制定了2019年度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课程表,设置了科学理论、党建引领、文明创建、乡村振兴、沂蒙精神、移风易俗、筑牢底线、罗庄故事8个专题,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征集短视频和音频,充实线上电影库、小节目库和大喇叭。目前,“微电影库”已整理完成85个,“小节目库”已完成8类67个,“大喇叭库”已整理上传音频162个。利用罗庄发布微信公众号开展“面对面”宣讲活动200余场次,网络直播宣讲活动370余场次,宣传教育群众35万余人。

守正创新,凝心聚力。从城市到乡村,从机关到企业,从党员干部到社区工作者,从教师到文艺工作者,从医务人员到司法工作者……罗庄大地处处涌动着文明实践盛景。“无数小小的文明汇聚在一起,就是一个城市的文明。全区文明实践活动渐成燎原之势,文明实践逐渐融入每个罗庄人的日常生活。未来,罗庄区将充分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大脑作用,合理调配基层资源,深入推动实践阵地便民化、志愿队伍多元化、服务项目精准化、工作运行常态化,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求,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的声音就在耳边,党的温暖就在身边,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在群众心里扎下根。”罗庄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兆艳表示。


来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